高安全性自動沖床技術解析:沖壓設備安全防護的創新突破
一、主要應用領域
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自動沖床,屬于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中的沖壓設備安全防護技術。該發明主要應用于卡片生產、電子元器件、小型五金件等行業的沖壓加工場合,特別適用于需要頻繁手動放料、取料的小批量沖壓作業環境。在電子、電器、機械零件、汽摩配件以及五金零部件等沖壓及成型加工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二、解決的技術問題
安全隱患突出:操作人員手動操作沖床時,容易發生手部尚未離開模具區域就啟動沖壓的誤操作,造成嚴重壓傷事故;
勞動強度大:需要頻繁手動操作啟停手柄,長時間作業容易導致操作人員疲勞;
自動化程度低:傳統沖床缺乏智能感應和保護裝置,完全依賴操作人員的注意力和反應速度;
適應性差:安全防護裝置固定不可調,無法適應不同尺寸工件和操作習慣的需求;
生產效率受限:由于安全顧慮,操作人員往往放慢操作節奏,影響整體生產效率。
三、關鍵技術方案
該發明通過創新的光電感應技術和機械聯動設計,提供了全面的安全解決方案:
1. 智能感應防護系統
紅外光電感應:在操作區域設置紅外發射器和接收器,形成無形的安全防護屏障;
實時狀態監測:實時檢測操作人員手部是否處于危險區域,確保安全后再啟動沖壓;
信號聯動控制:感應裝置與控制系統電連接,實現自動啟停控制。
2. 可調節感應裝置設計
轉動支架結構:采用樞接件和轉動臂組成的轉動支架,使感應裝置位置可調;
水平面調節:轉動臂的樞接中心豎直向下,確保調節平面在水平面上;
安全距離可調:根據人手長度、工件尺寸和操作習慣,靈活調整安全防護距離。
3. 氣動自動控制系統
氣缸執行機構:采用氣缸作為執行元件,輸出端與啟停操作手柄連接;
電控聯動:控制系統根據感應信號控制氣缸動作,實現自動啟停操作;
可靠性強:氣動執行機構響應速度快,可靠性高,維護簡便。
4. 精確定位與導向機構
導柱導孔配合:上模設置向下導柱,下模設導孔,合模時導柱插入導孔,確保合模精度;
雙限位條設計:下模上設置兩條相互垂直的限位條,實現工件的快速準確定位;
滑動底座結構:底座滑動安裝于基座上,便于調整和下模更換。
5. 快速定位固定裝置
可調定位裝置:底座兩側設置定位裝置,包括壓塊、墊塊和連接螺絲;
靈活固定:安裝下模時可調整底座位置,沖壓時則牢固固定。
四、達到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實現了顯著的技術進步和實用價值:
1. 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徹底杜絕壓手事故:通過紅外感應屏障,確保手部離開危險區域后才啟動沖壓,從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
實時防護:感應裝置實時監測操作區域,提供持續的安全保障;
多重保護:機械、電氣、氣動多重保護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2. 操作便捷性顯著改善
自動操作:實現沖壓過程的自動化操作,減少人工干預;
調節靈活:感應裝置位置可調,適應不同工件和操作需求;
3. 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操作節奏優化:消除安全顧慮,操作人員可以更專注于工件擺放,提高操作速度;
連續作業:自動化啟停實現連續作業,減少中間停頓時間;
4. 經濟性顯著提升
投資回報率高: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安全事故風險,綜合經濟效益顯著;
適應性強的:一臺設備可適應多種工件加工,設備利用率高。
5. 人機工程學優化
勞動強度降低:自動啟停操作減輕操作人員的體力消耗;
操作舒適:可根據操作人員習慣調節安全距離,操作更加舒適;
心理負擔減輕:消除安全顧慮,操作人員心理壓力大幅減輕。
6. 技術創新性突出
光電技術應用:創新性地將紅外感應技術應用于沖床安全防護;
機械結構創新:可調節轉動支架設計,突破傳統固定式安全裝置的局限性;
系統集成優化:將感應、控制、執行機構有機集成,實現智能化安全防護。
該發明通過創新的光電感應技術、可調節安全防護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成功解決了傳統沖床在安全性、操作強度和生產效率等方面的技術難題,為沖壓加工行業提供了一種安全、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